左氧氟沙星導致跟腱斷裂
風險有多大?
左氧氟沙星是一種常用的氟喹諾酮類抗生素,因其抗菌譜廣、抗菌作用強等優點,在臨床上被廣泛用于治療呼吸系統、泌尿系統、皮膚軟組織等多種感染性疾病。然而,和其他所有藥物一樣,左氧氟沙星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風險。其中,肌腱損傷就是一種雖然罕見但后果可能很嚴重的并發癥。
根據現有研究,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諾酮類藥物導致肌腱病的發生率約為0.01%至0.1%,而更嚴重的肌腱斷裂發生率則低于0.01%。換句話說,每一萬名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中,大約有1到10人可能會出現肌腱炎等肌腱病變,而發生肌腱斷裂的則不到1人。
需要指出的是,左氧氟沙星導致跟腱斷裂的風險并非對所有人都一樣。以下5類人群屬于高風險人群,在用藥期間應該予以更多的關注。
- 60歲以上的老年人:隨著年齡的增長,肌腱的柔韌性和血供都會有所下降,因此更容易受到藥物的損傷。
- 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:糖皮質激素本身就可能對肌腱產生不良影響,與氟喹諾酮類藥物合用會顯著增加肌腱斷裂的風險。
-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:腎功能不全會導致藥物排泄減慢,血藥濃度升高,從而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。
- 實體器官移植(如腎移植)的患者:這類患者通常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(其中可能包括糖皮質激素),且身體狀況相對較差,服用左氧氟沙星出現副作用的風險也更高。
- 運動員或長期從事高強度體育鍛煉的人群:這部分人群的肌腱本身就承受著較大的負荷,因此也更容易受到損傷。
有研究顯示,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肌腱損傷,可能在用藥后的幾小時內就出現,也可能在停藥后長達6個月才發生。但大多數患者的癥狀出現在用藥后的2周以內。
因此,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期間及停藥后的一段時間內,患者都需要保持警惕,不妨暫時避免日;顒又獾倪\動,尤其是對抗激烈的運動會給下肢帶來巨大負擔。
肌腱損傷高風險人群
要注意這3點
對于左氧氟沙星導致跟腱斷裂的風險,正如前文所述,這是一種罕見的不良反應,絕大多數患者在規范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情況下是安全的。
一般說來,口服和注射,大劑量和長時間給藥的情況下,左氧氟沙星服用者才可能會有肌腱損傷的風險,局部用藥的左氧氟沙星,例如滴眼液,滴耳液等,其吸收率和吸收量幾乎可以忽略,引發重大毒副作用的風險極低。
對于高風險人群來說,想要降低使用左氧氟沙星帶來的肌腱損傷風險,可以參考以下3點建議。
- 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前,建議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、用藥史(尤其是是否正在使用糖皮質激素),以便綜合評估用藥風險。對于屬于高風險人群,需要更加謹慎地選擇抗生素,或在用藥期間加強監測。
- 在用藥期間及停藥后的一段時間內,應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。如果出現肌腱(尤其是跟腱)疼痛、腫脹、壓痛等癥狀,應立即停藥并及時就醫。
- 使用左氧氟沙星期間,應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,以減少對肌腱的刺激和損傷。
左氧氟沙星的其他注意事項
除了肌腱損傷的風險外,使用左氧氟沙星時,我們還需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項。
首先是光敏反應的問題。左氧氟沙星可能導致光敏反應,即在服藥后暴露于日光或紫外線下,皮膚會出現紅腫、瘙癢、皮疹等癥狀。因此,在用藥期間及停藥后5天內,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暴露于日光下,外出時也要做好防曬。
有少數患者服用左氧氟沙星后,可能出現頭暈、頭痛、失眠、興奮、抽搐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。對于有癲癇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史的患者,應慎用左氧氟沙星。
左氧氟沙星可能導致血糖水平的波動,既可能引起高血糖,也可能引起低血糖。糖尿病患者如需用藥,在用藥期間應加強血糖監測。
左氧氟沙星可能引起QT間期(心電圖中的一個重要測量指標)延長,增加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風險。對于有心臟病史或正在服用其他可能影響QT間期的藥物的患者,應慎用。
兒童和青少年慎用。由于氟喹諾酮類藥物可能對未成年人的骨骼發育產生不良影響,因此不推薦18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使用。
來源|科普中國